2012年年初,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美期间,以外收到美国政府赠送的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——一本收录了其父习仲勋1980年首次,也是唯一一次访美经验的珍贵相册。

1送礼是人际交往的通常方式,即便国家之间的国务对话也会互送礼物。公关并不排斥礼物,但是我们仍旧主见不给媒体送礼。我们送出的,只是基于特定物质载体的一份善意表达。因此,其物质属性恒久在其次位,且须限制在确定金额内。

2不主见送礼的另一缘由:很多送礼行为要依靠外在社会供应链来完成,在这个过程中,诸多不行控因素都可能令这一情感传递链条出现问题,将好心办成坏事。

例想象你是一个媒体,所遭受的这些场景吧:

1)你正在开一个重要选题会,快递突然打来电话,语气还不太友好,质问你地址怎么不对,要立刻告知他正确具体信息。这时,你会不会自然迁怒到送礼公司身上?

2)你突然收到某企业的送礼确认电话,对你的称呼还是三年前的职衔,你是什么感受——“我换工作已经三年,你尽然都不知道?那你给我送礼的意义何在?”

3 如的确有必要向媒体送礼,则需尽力规避以上风险,并驾驭好送礼的门道。

4 送礼,最好找到一个跟其本人相关联的理由,否则便失去了送礼意义。

5 没有个人接触就不要有公司接触。当媒体感到ta只是企业浩大电脑数据库中的一串代码时,其体验感将大幅下降。

6当面赠送礼物是最佳方式,至少也要有电话沟通。且这件事最好自己亲自做,不要通过助手,更不要群发短信或邮件。

7 避开大批量的机械化送礼方式。这种送礼难以保证每件礼物的情感传递效果。

8不主见在元旦、春节、中秋等节假日集中送礼。过节时媒体收礼收到手软,不送的话媒体挚友未必会记起或怪罪你,但假如送的礼品出现问题或次年没有接着送,则会在他们心中减分了。

【专家说】王晋红:个人觉得送礼还是有必要的。但留意逢重要节日时要尽量早送。

9慎送易碎礼品。当媒体收到破损的礼物时,体验确定是负面的。

10 尽量不送工业化生产的珍贵礼物。如礼品未和媒体本人产生关联,或未加诠释,珍贵礼物只会给人这个企业财大气粗的感觉。解决方法是让此礼物带上与记者相关的印记,如刻上记者名字等,这份专属感令体验提升。

11 慎送企业标识明显的礼品。例如印有企业名字的名片夹、钥匙扣、U盘等。

12 虽说礼多人不怪,但也不要常见的送礼。

13 礼物送的是体验,是心愿。礼品选择要体现“出心”——与媒体关联的精致心思,“出新”——有新意、令人惊喜,其商品属性恒久次局其后。

【专家说】李国威:送礼最简洁的是大批量送,难的是跟本人相关的礼物,真正的心愿不在东西价格。一张卡片、贴心的语言、对记者稿子的赞扬,都是高价值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