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从国外买了5.53亿吨原油,平均每吨587美元。

但奇怪的是,我国转头就把炼好的成品油往外卖,全年出口5814万吨,均价才725.3美元一吨。

相比国内汽油价格每吨能卖到1147美元,出口国外的价格差了一大截。这一进一出,每吨差价好几百美元,难道真的是在做赔本买卖?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)


资源困局

要搞明白这事,得先看看咱们国家的石油家底。虽然咱们国土面积大,但石油储量真不算多,全球排第13位,也就37亿吨左右。

更麻烦的是,这些油藏得特别深,还特别分散,不像中东那些国家,油层浅的才1000米,打个井就能往外冒油,开采成本只要10美元一桶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2)


咱们这边呢,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油田,油层深达2500米以上,地质还复杂,沙石多、水文变化大,钻井时稍不注意就出问题。

渤海湾的海上油田,平台维护成本高得吓人;准噶尔高原更别提了,地震多,设备刚架好可能就被震得移位,开采难度不是一般大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3)


这么一来,国内开采成本就居高不下,差不多50-60美元一桶。国际油价要是低于这个数,自己开采还不如买进口的划算。

2024年国际油价起起落落,但平均下来还是比国内开采成本低,所以进口量自然降不下来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4)


更关键的是,咱们对石油的需求实在太大了,2024年全国石油消费量7.5亿吨,比美国还多,可自己年产量才2.12亿吨,连三分之一都满足不了,剩下的70%只能靠进口。

从俄罗斯、沙特、伊拉克这些国家买,其中俄罗斯2024年每天供应217万桶,占了咱们进口量的19%,沙特虽然降了9%,每天也有157万桶,这些油一进海关,就成了炼厂的“口粮”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5)


产能过剩

可炼厂这边又出了新问题。这些年咱们的炼油能力蹭蹭往上涨,2024年已经达到10亿吨,超过了美国,成了全球第一。

但需求端却没跟上,2024年成品油消费量才3.9亿吨,连产能的一半都到不了。这中间的缺口,全成了过剩产能,算下来有6亿多吨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6)


为啥需求上不去?新能源车功不可没。2024年纯电动车保有量1813万辆,占了汽车总量的5.25%,加汽油的车少了,汽油需求自然往下掉。

物流行业也在变,LNG重卡越来越多,烧柴油的卡车少了,柴油消费量更是大跌。

炼厂开起来就停不下来,设备一停,每天都是损失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7)


山东那些独立炼厂,2024年开工率才53.66%,比前一年降了8.3个百分点,仓库里堆的成品油都快放不下了。

有炼厂老板说,要是不往外卖,库存再涨30%,就得亏本甩卖,到时候全厂几千号人都得喝西北风。

所以哪怕价格低一点,也得想办法出口,至少能回点本,保住厂子运转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8)


经济账

那出口价为啥能压这么低?这里面税收差异占了大头。国内卖的成品油,价格里藏着好几层税:汽油每升有1.52元的消费税,柴油1.2元,还有17%的增值税,加起来税负能占到售价的46%。

但出口就不一样了,用“来料加工”的方式进口原油,能免关税;成品油出口时,增值税、消费税全免,炼厂还能享受到免税政策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9)


这么一算,出口成本比国内销售低了一大块,就算卖得便宜,利润反而可能更高。

当然,出口也不是没成本。主要客户是新加坡、菲律宾、澳大利亚这些国家,除了新加坡离得近,其他地方海运距离差不多13000公里,单程就得16天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0)


一艘30万吨的超级油轮,一天油耗就得50万人民币,来回一趟油钱1600万,再加上船员工资、港口费、租船费,杂七杂八加起来得3000万,平摊到每吨成品油上,运输成本就得100元。

要是价格定太高,客户可能就去找中东卖家了,毕竟人家离得更近,成本更低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1)


有人说,这不是瞎折腾吗?进口原油再出口成品油,中间还得花加工费、运费,图啥?

其实这里面的账没那么简单。首先,炼厂开工能带动一大串产业:从运输原油的卡车、轮船,到炼厂里的工人,再到下游的化工企业,直接间接养活了200多万人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2)


要是炼厂停了,这200多万人的生计就成了问题。

2024年出口的5814万吨成品油,相当于带动了1.2亿吨原油的加工需求,让全国炼厂保持了7.08亿吨的年加工量,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稳定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3)


其次,出口还能赚外汇。2024年成品油出口创汇483亿美元,虽然跟进口原油花的3247亿美元比不算多,但也能帮着缓解点贸易逆差。

更重要的是,通过能源贸易能稳住合作伙伴。比如跟日本的成品油协定,从1978年就开始了,一直续到现在,这种长期合作关系,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4)


今年新疆自贸试验区还搞了个新动作,3月份通过塔克什肯口岸往蒙古国出口了120吨柴油,乌昌海关特意搞了“关企联络员”制度。

企业提前报计划,海关随到随检,通关时间压缩了30%,年内打算出口2000吨。这不仅是卖油,更是在“一带一路”上搭起新的贸易通道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5)


再说了,出口价看着低,但并没有真的亏本。

中东炼厂的成品油出口价更低,沙特汽油有时候才卖680美元一吨,咱们725美元的价格,其实还比他们高一点,只是比国内低而已。

而且通过出口,炼厂能保持开工,摊薄设备折旧成本,长期看反而更划算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6)


就像山东有家炼厂,2024年出口了300万吨柴油,虽然每吨利润比国内少100元,但全年下来比停工强多了,还保住了8000多名员工的工作。

更深远的是,这种模式其实在帮咱们争取国际话语权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7)


以前亚洲国家买原油,总被“亚洲升水”坑——同样的中东原油,卖给亚洲比卖给欧美的价格高1-1.5美元一桶,一年下来咱们得多花20亿美元。

这几年上海原油期货慢慢做起来了,2024年境外客户数量涨了20%,连沙特阿美、BP这些国际巨头都开始参考咱们的期货价格定价,人民币结算占比也提到了18%,这就是在打破西方的定价垄断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8)


当然,这种“高进低出”的模式也在慢慢调整。2024年12月,国家把成品油出口退税率从13%降到9%,每吨少退200-300元,就是要逼着炼厂淘汰落后产能,往高端走。

中石化镇海基地花了300亿搞“减油增化”,少产汽油柴油,多产塑料、化肥这些化工原料,现在化工原料占比从30%提到了60%,每吨利润涨了40%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19)


中石油也在新疆搞技术突破,用超深水平井技术把开采成本从50美元一桶降到42美元,国际油价45美元时就能赚钱,以后咱们自己产的油能多一点。

往后看,新能源车还会越来越多,2024年销量433万辆,照这速度,汽油需求还得降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20)


国家也规划好了,2025年化工原料占比要提到45%,高端聚烯烃自己能产70%以上,到时候就不用靠低价卖成品油过日子了。

进口来源也在变,2025年打算从45个国家买油,俄罗斯、巴西、加拿大的份额提一提,少买点中东的,分散风险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21)


结语

这么一圈看下来,所谓的“赔本赚吆喝”,其实是没办法的办法,也是一步长远的棋。

资源不够,就得进口;产能过剩,就得出口;价格低,有税收和成本的原因,也有国际竞争的无奈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22)


但这背后,是在稳住产业链、赚外汇、铺路子,甚至悄悄争取定价权。等以后技术上来了,新能源普及了,这种模式自然会变。

说到底,这不是瞎折腾,是一个大国在资源约束下,找到的平衡之道。

中国高价进口大量原油,却低价出口成品油,为何要赔本赚吆喝?(图23)